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二十八方。前胡、赤茯苓、桃仁(麸炒)、陈皮、鳖甲(酥炙)、煨诃子各一两,木香、枳实(麸炒)、桂心、槟榔、半夏(汤浸七遍去滑,微炒)各三分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十丸,生姜、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详天河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辰灿条。
见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啤酒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李密条。
病证名。与胬肉攀睛相似,亦是血丝赤膜从眦部横贯白睛,直达黑睛,即“两头尖薄,中间高厚,肉红色如蚂蝗状,横卧于中”(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)。参见胬肉睛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木半夏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。为合掌消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八。即杨梅圈。见该条。
指下眼睑。见目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