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大生要旨》卷二。即子嗽。详该条。
①义同废。是一种中风后遗症。《金匮要略》称作中风痱,一般叫风痱,类似偏枯。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瘫痪,身无痛,或有意识障碍。以手足痿废而不收引,故名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痱之为病也,身无痛者,四肢不收;智乱
症名。出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。愦,昏乱之意。心愦愦是形容心神昏乱不能自主之状。
见《赤水玄珠》卷三。又名睛、眼珠。即眼球。为眼的主要部分,略似球形,位于眼眶前部中央。其前端为黑睛,黑睛内为黄仁,黄仁正中有圆孔,名瞳神。黑睛边缘紧接白睛。目珠内有神水、睛珠、神膏、视衣等。目珠后端连
①有阴而无阳。《丹经》:“孤阳不生,独阴不长。”②经外奇穴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张文仲灸法,疗卒心痛不可忍,吐冷酸绿水及元脏气,灸足大指次指内横纹中各一壮。炷如小麦大,下火立愈。”《奇效良方》作奇穴,
病证名。指因跌扑而致的伤筋、损骨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四十五:“或因乘车马,或登陟危险,误多倒扑,轻则蹉跌,筋脉蹴损,不能伸屈,甚者乃至踒折筋骨,治宜速以养血脉续筋骨之剂服之。”参见跌打损伤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脱囊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乳食不当,损伤脾气所致的病证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:“小儿食不可过饱,饱则伤脾,脾伤不能磨消于食,令小儿四肢沉重,身体苦热,面黄腹大是也。”治以健脾消食,兼以除热为主,如保和丸加减。参见
病名。指形若鼠尾的痔疾。见《外科正宗》。即无明显症状的外痔或赘皮外痔。常勿须治疗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韩终采药诗》,唐慎微撰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曾予引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