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腹胀

腹胀

证名。出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。一作腹。指腹部胀满不适,或腹部胀大。《诸病源候论·腹胀候》:“腹胀者,由阳气外虚,阴气内积故也。阳气外虚,受风冷邪气,风冷,阴气也。冷积于府藏之间不散,与脾气相壅,虚则胀,故腹满而气微喘。”《张氏医通·腹满》:“腹胀诸证,虽属寒者多,属热者少,然世治胀,喜用辛温散气之药。……有气虚不能裹血,血散作胀,必其人大便不坚,或时结时溏,溏则稍减,结则渐加,小便清利,甚则浑白如泔,其脉缓大而滞,气口益甚,慎不可用辛温耗气之药,宜四君子去白术木香泽泻当归、芍药,以固其气中之血。有血虚不能敛气,气散作胀,必其人烦热便燥,小便黄数,其脉浮数而弦,人迎尤甚,慎不可用苦寒伤胃之药,宜四物汤去地黄加黄芪肉桂甘草、煨姜,以和其血中之气。外因六气成胀,藿香正气散内因七情成胀,沉香降气散。忧思过度,致伤脾胃,心腹膨胀,喘促烦闷,肠鸣气走,漉漉有声,大小便不利,脉虚而濇,局方七气汤浊气在上,则生膜胀,生姜泻心汤加木香、厚朴。脾胃不温,不能腐熟水谷而胀,附子理中汤。肾藏虚寒,不能生化脾土而胀,济生肾气丸。”食积虫积痰饮等亦可导致腹胀。详腹胀诸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女科全集

    见女科、产后编条。

  • 马蓟

    出《范汪方》。为大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两大腿之间的部位。

  • 湿冷腰痛

    腰痛之一。又称寒湿腰痛。与肾着相似。《金匮翼·腰痛》:“湿冷腰痛者,坐卧冷湿,久久得之,《金匮》所谓肾着是也。”详寒湿腰痛、肾着条。

  • 江国兴

    【介绍】:见江考卿条。

  • 慈济方

    方书名。1卷。明·僧人景隆撰。刊于1439年。本书汇录痈、疽、疔肿、疮疖、诸风、虚弱,蠱胀、诸气、阴火等40余类病证的验方,并附制药法等,但也掺杂了一些佛家迷信的内容。

  • 努法

    刺法。指入针得气后,用大指、次指捏住针头,用中指侧压针身使之成弯弓之状,以使气行的办法。《针灸问对》:“下针至地,复出人部,补泻务待气至,如欲上行,将大指次指捻住针头,不得转动,却用中指将针腰轻轻按之

  • 经乍来乍多

    病名。指经血忽来而月经量甚多。秦景明《女科医宗大成》:“此因阳气乘阴,血热流散,以致经血乍来乍多。而在月前者,治用三黄汤(熟地、黄芩、黄芪、茯苓、当归、蒲黄、人参、甘草)。”

  • 葛明仲

    【介绍】:见葛哲条。

  • 血虚经行后期

    病证名。属经行后期症型之一。多因素患失血,或大病、久病,或产乳过多,耗伤阴血,以致血海空虚,冲任不足,胞宫不得按时满溢,导致月经过期而来。症见经期错后在七、八天以上,血量较少、色淡,面色萎黄,皮肤不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