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学分科名称。唐代眼科尚未独立,包括于耳目口齿科内;宋代始有眼科之设立;元、明、清等均沿袭有眼科。参见九科条及十三科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质问本草》。为泽漆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俗称伤寒眼。因风热之邪突然外袭所致。眼部暴发赤热肿痛,沙涩羞明,热泪如汤,甚至胞肿难开,白睛浮肿高于黑睛,并可兼有头痛、鼻塞、恶寒、发热等。治宜疏风清热,泻火解毒。可选服羌活胜风
病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四十。即狂犬啮人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清·何梦瑶《妇科辑要》:“子宫脱出又名子肠不收。”详子宫脱垂条。
方书名。9卷。清·王晋夫辑(其子王鹏寿续增)。刊于1852年。本书为单验方汇编的一种,分上部、中部、下部、四肢、杂症、伤损、疮毒、妇女、小儿共9类,2400余方。并附外科大症图1卷及《遂生福幼》1卷。
病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十二经筋病中的手心主(即手厥阴)筋病。《灵枢注证发微》:“此证当发于十月之时,故名之曰孟冬痹也。”详手心主经筋病候条。
病名。①内科消渴病的上消、中消、下消的合称。亦称三痛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三:“夫三痟者,一名痛渴,二名痛中,三名痛肾。……一则饮水多而小便少者,痟渴也。二则吃食多而饮水少,小便少而黄赤者,痛中也。三
病证名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妇人胎前吐血气紧,日夜不得安卧,宜服紫苑汤治之。”即妊娠吐血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