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法删繁
见顾氏医镜条。
见顾氏医镜条。
病名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左右如乳头堆起,只痒不痛,遇辛苦出水,或痔有孔出脓。”相当于肛漏。宜挂线疗法或手术治疗。
皮肤针之一种。因针柄一端集针五枚形如梅花,故名。参见皮肤针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又名病藕包、藕包、藕包毒。臑即上臂,指生于上臂之痈。由风温或风火邪毒凝结而成。初起状如粟米样疹,或起一粒僵疙瘩者,逐渐热焮肿痛,以至绕臂臑漫肿。无晕者为顺,有晕者为逆。其症轻
见大椎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蟾蜍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石莼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合子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一。即砭镰法。见该条。
见《产宝百问》。即月经。详该条。
临床分科名称。见《喉科指掌》。系指传统医学论治咽喉、口齿病的专门学科。又叫咽喉科、喉咙科、咽喉口齿科。早在唐代太医署中便设有耳目口齿科,为中医五官科的雏形。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,对喉科病的认识也日益深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