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《幼幼新书》卷二十引《玉诀》盗汗虚热歌:“盗汗频频气受伤,藏中虚热小便黄;夜间发热无时节,颊赤唇干口有疮。”治当先退热,次调气,后和脏腑。
指病邪在某经传变至尽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,以行其经尽故也。”参见传经尽条。
见《种福堂公选良方》。为黄蜡之别名,详蜂蜡条。
见清·叶其蓁《女科指掌·调经门》。指月经过少,详该条。
①阳气偏盛出现的热证。《灵枢·淫邪发梦》:“阳气盛则梦大火燔焫。”②阳气旺盛。《灵枢·口问》:“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。”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方。川芎、当归、白芍药、生地黄、黄连、天花粉、知母、黄柏、大黄(蜜水拌炒)各二钱。水煎,空腹服。治悬痈蕴热结肿,小便涩滞,大便秘结,内热口干,烦渴饮冷,六脉沉实有力者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。字文君。清河东武城(今北京市境内)人。擅长针灸。
出《古今药物别名考》。为砂仁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有《五痔方》1卷。
见《不居集》上集卷二十五。即安肾丸第一方,见安肾丸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