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眼科外治方法。将药物精制成药液,滴入眼中,每日三至四次不等。
病证名。指脾肾阳浮不敛的发热。《金匮翼·阳浮发热》:“阳气虚浮,其端有二:或脾胃气虚,阳浮于外。其症上见呕恶,下为溏泄,其脉大而不实,身虽大热,切忌寒凉,宜甘辛温药温其中,使土厚则火自敛也;或肾虚火不
眼科病证。见广州中医学院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色似胭脂证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自觉视物有某种颜色阴影的证候。由于肝肾不足,精虚血少或痰火湿热等引起的某些内障眼疾中,可出现此症。其症眼外观正常,而自视有黄、绿、赤、白、黑等色的阴影,可兼有视力下降,视物变形等。《证治准绳·
病证名。见《青囊真秘》卷一。即睁光瞎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即蟹睛,离睛。详蟹睛条。
指脉络之横斜者。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。”
【生卒】:1234~1316?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铜鞮(今山西沁县)人。以医术切于世用,乃取其要籍研读之。节录切用,分门别类,有论有方,首列针法,次取金元诸家医著18种,末附自辑《杂类名方》,题名《济
病证名。口唇为脾所主。多由小儿乳食不足,脾胃气虚所致。症见唇色淡白,咀嚼无力,时流清涎。治以补脾为主。宜扶元散。
出《伤寒论》。指睡眠时发出的呼吸粗鸣声。即鼾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