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法之一。是以补气药与补血药并用治疗气血俱虚之证。气血俱虚多见面色苍白、头晕心悸、气短乏力,舌质嫩淡,脉细弱,用八珍汤之类。
综合性医书。15卷(一作14卷)。金·张子和撰。撰年不详。张氏为金元四大家之一,善用汗、吐、下三法。书中详细介绍他用三法的学术见解和各科多种病症的临床实践,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和创见,并附较多治案。相传此
推拿手法名。即扳法。详该条。
即伤食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三世纪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河东(今山西风陵渡附近)人。本姓刘,世代为医。善骑射,尤精医术,元世祖忽必烈时,改名为哈剌八都鲁。1280年(至元十七年),为太医院管勾。
仰卧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不能正偃者,胃中不和也。”
病证名。身肿类型之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风寒身肿之症,恶寒身热,身首皆肿,风胜多汗,寒胜无汗。此外感风寒,即金匮风水、皮水,从太阳经主治之症也。风寒身肿之因,表气素虚,肺气素热。表气虚则外邪易入,肺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又名青蒿虫。为寄居于菊科植物青蒿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。镇痉熄风。治急、慢惊风,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及脑膜炎的痉挛抽搐有效。内服:入丸剂。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亦名子痢、胎前赤白痢。病因孕后内伤饮食生冷,或外受暑湿热毒之邪,以致里急后重,腹痛,下痢赤白,日夜无度,若阳气下陷则胎易坠。由饮食所伤者,初起腹痛,里急后重者,宜香连
易学术语,出《易·系辞上》。指由太极之气而分生的阴阳二气,参见“太极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