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肉极

肉极

病证名。指肌肉痿弱困怠的疾患。《备急干金要方·脾脏》:“凡肉极者,主脾也,脾应肉,肉与脾合,若脾病则肉变色。又曰,至阴遇病为肌痹,肌痹不已,复感于邪,内舍于脾。”症见身上如鼠走,多汗四肢急痛,或软弱,唇口坏,皮色变。宜用薏苡仁散石楠散、参苓元等方。其偏虚寒者,症见体重怠惰,四肢不欲举,不嗜饮食,动则关节痛,右胁下痛引肩背不可转动。宜用大黄芪汤茯苓散等方。参见六极肌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胎鸣

    病名。《明易妇产诸证医方》:“胎鸣即子啼也。”详子啼条。

  • 先天之火

    即肾阳。详该条。

  • 正头痛

    病证名。①即冲头痛。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:“其病冲头痛,目似脱,项似拔,即正头痛也。”参见冲头痛条。②指满头皆痛之症,与偏头痛相对而言。《溪医述·病症辨异》:“正头痛者,满头皆痛,……偏头风者,但在半

  • 眉毛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足太阳之上,血气盛则美眉,眉有毫毛。”

  • 五不足

    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指神、气、血、形、志五者不足。神不足则悲,气不足则息利少气,血不足则恐,形不足则四肢不用,志不足则四肢厥冷。神、气、血、形、志为五脏所藏,其不足,实质是指五脏精气之不足。

  • 改訾

    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四。即败疵。见该条。

  • 珍珠囊

    见洁古老人珍珠囊条。

  • 四象

    易学术语。出《易·系辞上》:“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《类经附翼·医易》谓:“太少阴阳,为天四象。”即指太阳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。

  • 血灌瞳神证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血灌瞳人,详该条。

  • 蛔虫

    九虫之一。又称心虫。《内经》称蛟蛕;《金匮要略》称蚘虫;《诸病源候论》又称长虫。蛔虫寄生人体中,称蛔虫病。多因脾胃虚弱,杂食生冷甘肥油腻,或不洁瓜果蔬菜所致。症见腹痛,痛有休止;亦可痛处有肿块聚起,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