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红曲

红曲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曲

药材名称红曲

拼音Hónɡ Qū

别名红曲霉、紫红曲霉、红大米、红糟

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曲霉目曲霉科红曲Monascus purpureus Went.,以菌丝体及孢子入药。

性味甘,温。

功能主治消食和胃,活血止痛,健脾,燥胃。用于饮食停滞,胸膈满闷,消化不良。

用法用量2~3钱,水煎服。

备注(1)菌丝体生长在江米内,使江米变成紫红色,故称红曲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曲

药材名称红曲

拼音Hónɡ Qū

别名赤曲(《摘元方》),红米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福曲(《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》)。

出处饮膳正要

来源为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

制法选择土壤为红色的地方,挖一深坑,在坑之上下周围铺以篾席,将粳米倒入其中,上压以重石,使其发酵,而变为红色。经3~4年后,米粒外皮呈紫红色,内心亦为红色,若内心有白点,表示尚未熟透,品质较差。

《纲目》:"红曲本草不载,法出近世,亦奇术也。其法用白粳米一石五斗,水淘浸一宿作饭,分作十五处,入曲母三斤,搓揉令匀。并作一处,以帛密覆,热即去帛摊开,觉温急堆起,又密覆,次日日中,又作三堆,过一时,分作五堆,再一时,合作一堆,又过一时,分作十五堆,稍温又作一堆,如此数次,第三日用大桶盛新汲水,以竹箩盛曲,作五、六分蘸湿完,又作一堆,如前法作一次,第四日如前,又蘸,若曲半沉半浮,再依前法作一次,又蘸,若尽浮则成矣,取出,日干收之。其米过心者,谓之生黄,入酒及酢醢中,鲜红可爱,未过心者不甚佳。入药以陈久者良。"

性状为不规则形的颗粒,状如碎米;外表棕红色,质脆,断面粉红色,微有酸气,味淡,以红透质酥,陈久为佳。我国大部分地区有产,主产福建、广东。

炮制筛净灰屑,拣去杂质。红曲炭:将净红曲微炒,使外部呈黑色,内部呈老黄色为度,喷淋清水,冷却。

性味甘,温。

①《饮膳正要》:"味甘,平,无毒。"

②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
③《本经逢源》:"甘微苦辛,平。"

归经入肝、脾、大肠经。

①《本草经解》:"入足厥阴肝经,足太阴脾经。"

②《得配本草》:"入足阳明、太阴经血分。"

③《要药分剂》:"入脾、胃、大肠三经。"

功能主治活血化瘀,健脾消食。治产后恶露不净,瘀滞腹痛,食积饱胀,赤白下痢,跌打损伤。

①《饮膳正要》:"健脾,益气,温中。"

②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"活血消食,健脾暖胃,赤白痢下水谷。"

③《纲目》:"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,擂酒饮之良。"

④《本草备要》:"入营而破血,燥胃消食,活血和血。治赤白下痢,跌打损伤。"

⑤《医林纂要》:"解生冷物毒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4钱;或研末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。

注意脾阴不足及无食积瘀滞者慎用。

①《本草经疏》:"无积滞者勿用,又善破血,无瘀血者禁使。"

②《本草从新》:"忌同神曲,脾阴虚胃火盛者勿用。能损胎。"

复方①治心腹作痛:赤曲、香附乳香等分。为末,酒服。(《摘元方》)

②治小儿头疮,因伤湿入水成毒,脓汁不止:红曲捣罨之。(《百一选方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红曲

药材名称红曲

拼音Hónɡ Qū

英文名Red rice

别名赤曲、丹曲、红米、福曲、红大米、红槽

出处出自《饮膳正要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曲霉科真菌红曲霉的菌丝体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nascus purpureus Went.

原形态菌丝体大量分枝,初期无色,渐变为红色,老后紫红色;菌丝有横隔,多核,含橙红色颗粒。成熟时在分枝的顶端产生单个或成串的分生孢子。分生孢子褐色,(6-9)μm×(7-10)μm。在另外菌丝顶端还产生橙红色单个球形子囊壳(闭囊壳);闭囊壳橙红色,近球形,直径25-75μm,内含多个子囊。子囊球形,含8个子囊孢子,成熟后子囊壁消失。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,光滑,透明,无色或淡红色,(5.5-6)μm×(3.5-5)μm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此菌在自然界多存在于乳制品中,亦可用粳米作培养基进行人工培养,使之成红曲米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、江西、浙江、台湾、福建、广东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红曲呈长卵形、类椭圆柱形或不规则形,略扁,长5-8mm,宽2-3.5mm,厚1.5-3mm。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,凹凸不平,有的具浅纵、横纹理。质脆,易沿横纹理断开,断面平齐,边缘红色至暗红色,中部略凹,白色至浅红色。气特异,味淡、微甘,以红透质酥、陈久为佳。

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淡红色。菌丝有隔、多核,有分枝,紫红色。枝端可见单个或成串的分生孢子;分生孢子球形、椭圆形或梨形,褐色,(9-11)μm×(6-9)μm。枝端还可见单个类球形的橙红色子囊壳(闭囊壳),内有多数子囊,子囊内含8个子囊孢子;子囊孢子卵圆形或近球形,光滑,无色或淡红色,(5-6.5)μm×(3。5-5)μm。

药理作用红曲发酵后可分离到辅酶Q10,辅酶Q10又名癸烯醌,是细胞代谢及细胞呼吸的激活剂,能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,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。它本身又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氧化剂,能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,有保护生物膜结构完整性的功能。对免疫有非特异的增强作用,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率,增加抗体的产生,改善T细胞功能。

炮制1.筛净灰屑,拣去杂质。

2.红曲炭:将净红曲微炒,使外部呈黑色,内部呈老黄色为度,喷淋清水,冷却。

性味甘;温;无毒

归经肝;脾;胃;大肠经

功能主治活血化瘀;健脾消食。主饮食积滞;脘腹胀满;赤白下痢;产后恶露不尽;跌打损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注意脾阴不足及无食积瘀滞者慎用。

1.《本草经疏》:无积滞者勿用,又善破血,无瘀血者禁使。

2.《本草从新》:忌同神曲,脾阴虚胃火盛者勿用。能损胎。

各家论述1.《饮膳正要》:健脾,益气,温中。

2.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活血消食,健脾暖胃,赤白痢下水谷。

3.《纲目》: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,擂酒饮之良。

4.《本草备要》:入营而破血,燥胃消食,活血和血。治赤白下痢,跌打损伤。

5.《医林纂要》:解生冷物毒。

6.《本草经疏》:红曲,消食健脾胃与神曲相同,而活血和伤,惟红曲为能,故治血痢尤为要药。得降香通草鲮鲤甲、没药,治上部内伤,胸膈作痛,或怒伤吐血,和童便服有效;同黄连、白扁豆、莲肉、黄芩白芍升麻、干葛、乌梅甘草滑石橘红治滞下;同续断、番降香延胡索当归通草红花牛膝没药乳香治内伤瘀血作痛;同泽兰牛膝地黄续断蒲黄赤芍药治产后恶露不尽腹中痛。

7.《本草求原》:粳米饭加酒曲窨造,变为真红,能走营气以活血,燥胃消食。凡七情六欲之病于气以致血涩者,皆宜佐之。故治冷滞赤白痢、跌打损伤、经闭、产后恶血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柴胡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柴胡药材名称柴胡拼音Chái Hú英文名RADIX BUPLEURI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.或狭叶柴胡Bupleurum

  • 泡桐树皮

    药材名称泡桐树皮拼音Pào Tónɡ Shù Pí别名桐皮、白桐皮、水桐树皮、桐木皮出处《本经》载有桐。《纲目》载;"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言:……华(花)而不实者为白桐。白桐

  • 树萝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树萝卜药材名称树萝卜拼音Shù Luó Bo别名葫芦暗消、陆次、猴子板凳、瘿袋花来源杜鹃花科爱楠属植物白花树萝卜Agapetes mannii Hemsl.[A

  • 菱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菱茎药材名称菱茎拼音Línɡ Jīnɡ出处《本草推陈》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茎。夏季开花时采收。性味甘涩,平,无毒。功能主治治胃溃疡及多发性疣赘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

  • 沙枣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沙枣药材名称沙枣拼音Shā Zǎo别名银柳、桂香柳、牙格达、红豆、则给德毛道[蒙名]、吉格代[维名]来源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.

  • 蓬莱葛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蓬莱葛药材名称蓬莱葛别名多花蓬莱葛来源马钱科蓬莱葛Gardneria multiflora Makino,以根、种子入药。生境分部华东、华中、西南。功能主治祛风活血。主治关节炎;外

  • 青脚莲

    药材名称青脚莲拼音Qīnɡ Jiǎo Lián英文名different-leaved Arisaema别名铁灯台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来源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奇异南星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

  • 药材名称菅拼音Jiān别名蚂蚱草、接骨草、大响铃草来源禾本科菅Thcmeda gigantea var. villosa (Poir.)Keng [T. villosa (Poir.)A. Camus

  • 小报春花

    药材名称小报春花别名癞痢头、山白菜、小蓝花来源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小报春Primula forbesii Franch.,以全草入药。春季采集,洗净晒干。性味辛、微甘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

  • 檰芽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檰芽药材名称檰芽拼音Mián Yá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初生嫩叶。化学成分叶含杜仲胶约3%,生物碱0.028%,葡萄糖甙0.072%,果胶7.3%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