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天灸,见该条。
疳病病因之一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五疳久而不差,则腹内必有虫。其虫状如丝发,或如马尾,多出于腹背及头项上。使儿肌体黄瘦,下利不止。”“又有积疳虫,虫蚀脊膂,身热羸瘦色黄,积中生热,烦渴下利,拍背如鼓鸣,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操作方法有三种:①先运八卦,后搓儿手、前臂,经关上、关中、关下,再拿儿手摇动(见《针灸大成》卷十)。②左手拿儿手、掌向上,右手大食二指自阳池穴轻轻按摩,经三关至曲
运气著作,9卷。清·陆懋修(九芝)撰于1866年。作者鉴于《内经》自《天元纪大论》以下七篇皆言五运六气、天时民病同异生化之原、反正逆从之理,凡在天人气交之病非此不能知。遂就《内经》之言运气者,首列经文
出《灵枢·九针论》。镵针的前身,古时缝纫之针。《针灸甲乙经》称布针。
六涎之一。见于疫病之后,由肝心脾肺受其疫毒之气,以致毒涎相积而成。症见便秘尿涩,面色黯赤,浑身发热,昏昏如醉,狂言妄语,不知人事。宜用疏泄之药,取其毒气,荡下其涎。
病名。①见《外治寿世方》卷四。即蛇身。详该条。②怪胎之一。
足阳明胃经,足太阴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——关元穴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三结交者,阳明太阴也,脐下三寸关元也。”
【介绍】:见王锡錱条。
病名。生于颜面的一种糠疹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六。又名桃花癣。多因脾胃内热上蒸,复感风邪所致。多发于春季,妇女多见。初起颜面皮肤微红,伴发密集的小丘疹,逐渐形成灰白色斑片,边缘不清,上覆薄屑,自觉微痒及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