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祛痰丸

祛痰丸

①《瑞竹堂经验方》卷二方。人参木香、煨白术茯苓青皮(去瓤)、陈皮(去白)各一两,槐角子、半夏各七钱半,天麻一两,皂角(去皮弦,酥炙)五钱。为细末,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至七十丸,食后临卧温酒或姜汤送下。治风痰喘嗽。②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五册方。生南星、生半夏、赤茯苓(去皮)、陈皮(去白)、炮姜各等分。为细末,煮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温米饮送下。治风痰头眩恶心,胸膈不利。③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五方。皂角(姜制)、半夏各一两,橘红桔梗、天麻各五钱,大黄(酒浸后,纸裹煨三次)二两,黄芩七钱,薄荷三钱,青礞石白芷甘草各一钱。为细末,蒸饼为丸,临卧茶水送。治痰热生风而致的雷头风头痛而成核块,头中有如雷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足太阳标本

    十二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足太阳之本,在跟以上五寸中;标在两络命门。命门者,目也。”跟上5寸,指附阳穴。马元台注:“附阳本在外踝上三寸,今曰跟上五寸,则踝下至跟二寸,而踝上有三寸,则当是附阳穴

  • 牡疟

    病名。疟疾之一。出《金匮要略·疟病脉证并治》。牡系牝字之讹,详牝疟条。

  • 七叶麻

    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蒴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胃虚

    证名。指胃气虚、胃阴虚所出现的病证。《脉经》卷二:“胃虚……病苦胫寒不得卧,恶寒淅淅、目急,腹中痛,虚鸣,……时寒时热,唇口干,面目浮肿。”参见胃病、胃气不足、胃阴虚等条。

  • 常色

    即正色。详该条。

  • 上官翼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人。撰有《养生经》一卷,已佚。

  • 观音花

    见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。为蘘荷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营气同病

    温病辨证。邪热已传入营分,仍有气分证,称营气同病。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。

  • 饿马摇铃

    针刺手法。指捻转时以大指向前为主,如饿马无力之状,故名。《针灸大成》:“其补者有饿马摇铃:用右手大指、食指捻针头,如饿马无力之状,缓缓前进则长,后退则短。”

  • 通幽化浊汤

    《医醇賸义》卷四方。枳壳、青皮、木通(酒炒)各一钱五分,车前子、赤茯苓各二钱,栝蒌仁、炒谷芽各三钱,厚朴、乌药各一钱,木香五分,生姜三片。水煎服。治小腹膜胀,引腰而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