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大生要旨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二。即脑疽,见该条。
病证名,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七。小儿囟门未合,为风邪所侵,袭于脑髓,其症囟颅开解,皮肉筋脉急胀,骨缝青筋起,面少血色,呕吐痰涎,久则成慢惊风搐。治宜疏风豁痰之剂。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地蜂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独活之别名。②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银线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指六腑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荥输治外经,合治内府。”
①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五册方。川芎、郁金、荆芥、薄荷、红豆各等分。入盆硝适量,为细末,每次少许,搐鼻内。治风热上攻,头目眩痛,鼻塞牙痛。②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五方。蔓荆子、青黛、川芎各一钱二
即手阳明大肠经、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。其循行方向均由手部经上肢伸侧走向头部。《灵枢·逆顺肥瘦》:“手之三阳,从手走头。”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曲差。见该条。
指申时。详十二时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