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山西中草药》。即墓头回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七叶一枝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向天盏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球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。此名称始自宋代,相沿至今。
病证名。《证治汇补·眩晕章》:“肝火眩晕,黑瘦人肾水亏少,肝枯木动,复挟相火,上踞高巅而眩晕。”症见头晕头痛,面红升火,口苦目赤,舌质红,脉弦数。偏火旺者,宜清肝泻火为主,用龙胆泻肝汤;偏阴虚者,宜滋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麝香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赵术堂条。
证名。见《金匮翼·呕吐统论》。又称胃火呕吐、热呕。详热呕、胃火呕吐条。
指“目有眵泪,赤肿而昏”(佚名《眼科秘旨》)的证候。可见于风火眼,天行赤眼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