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瘖俳

瘖俳

病名。出《素问·脉解篇》。①《类经》卷十四:“俳,废也。内夺者,夺其精也。精夺则气夺而厥,故声瘖于上,体废于下,元阳大亏,病本在肾,肾脉上挟舌本,下走足心,故是病。俳音排,无所取义,误也。当作痱,正韵音沸,废也。”“俳当作痱。痱之为病,四支不收,盖不能言而兼之四支不收,此肾虚厥逆之所致也。兆璜曰:阳受气于四支,阳盛已衰,故四支不收,肾气不足,则为瘖也。”(《黄帝内经素问集注·脉解篇》)指由肾虚而上不能布精于肺而瘖(失声),下不能滋养于筋而四支不收,步履不便。治宜滋肾培本,可选用六味地黄汤虎潜丸等加减。②系指两种病。即瘖者,说话无声;俳者,步履不便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紫短舌

    舌色紫,舌体挛缩而短。为食滞津枯,热传厥阴,筋脉失养之象。急用大承气汤通腑泄热。下后热退脉静舌舒者,预后较好,否则危殆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稚阴

    形容小儿身体当长,但阴精尚未充盈的生理特点。阴未足则不足以充养阳气,故小儿既为稚阴之体,也是稚阳之体。参见稚阳稚阴条。

  • 强和亭

    【生卒】:1901~1972【介绍】:字惠。陕西宝鸡人。世业医,父仲傭为凤翔名医。幼时随父学医,后又师从丁正南深造,医术日精。后执医业,常施医赠药,救济贫病。四十年代末曾遍历宝鸡地区,收采民间验方,并

  • 薛良武

    【介绍】:见薛铠条。

  • 肺火恶寒

    恶寒证之一种。《证治汇补·恶寒章》:“肺火恶寒,肺受火克,毛窍常疏,不能固腠理而洒淅恶寒者,必兼咳嗽咽干,治宜清金润肺。”方用泻白散去梗米加黄芩、杏仁、阿胶,或甘桔汤加酒芩、山栀、麦冬、五味、酸枣仁等

  • 朱春海

    【介绍】:见朱栋隆条。

  • 宁嗽金丹

    见《十药神书》。即太平丸第一方,见太平丸条。

  • 保产神效方

    《傅青主女科·产后编》卷下方。全当归(酒洗)、川芎、菟丝子(酒泡)各一钱五分,厚朴(姜汁炒)七分,川贝母(去心,为末冲服)二钱,枳壳(麸炒)、羌活各六分,荆芥穗、黄芪(蜜炙)各八分,艾叶(醋炒)、炙甘

  • (眼)小嘴

    见《广勤轩遗稿》。即外眦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太医院提点

    金代医官职称。为太医院的最高官员,主管该院各种行政事务及宫廷医药大事。官阶正五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