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痴呆

痴呆

病名。癫病的别称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三十四:“痴呆证,凡平素无痰,而或以郁结,或以不遂,或以思虑,或以疑贰,或以惊恐,而渐至痴呆。言辞颠倒,举动不经,或多汗,或善愁,其证则千奇万怪,无所不至;脉必或弦或数、或大或小、变易不常。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二经,气有不清而然。但察其形体强壮,饮食不减,别无虚脱等证,则悉宜服蛮煎治之,最稳最妙。然此证有可愈者,有不可愈者,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,待时而复,非可急也。凡此诸证,若以大惊猝恐一时偶伤心胆,而致失神昏乱者,此当以速扶正气为主,宜七福饮大补元煎主之。”参见呆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巡经传

    见《此事难知》。即循经传。见该条。

  • 惊生

    指受惊而影响产妇分娩。见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。又名惊产。产房内人语声嘈杂,使产妇心情不安,容易受惊,而致心气虚怯,精神疲困,不能顺产。应使闲人出去,屋里只留医护人员,使房内安静,产妇情绪自然稳定

  • 脉阴阳俱浮

    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寸脉属阳,尺脉属阴,两部之脉俱浮。可见于风温病外热已盛,而误用辛温发汗,津液受伤,致使热邪内外充斥,故脉见浮洪。

  • 热烦啼

    病证名。小儿心经伏热烦躁而啼。多系热扰心阴所致。《片玉心书》谓“其哭无泪,见灯则喜而止。”治宜清心养阴。用导赤散加麦冬、栀子。

  • 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

    以皮肤改变为主要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。其中自发性的多为稳定性病理改变,故称“循经性皮肤病”;诱发性的多属于一过性反应,故称“可见性循经反应带”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手太阳之别,名曰支正,……实则节弛肘废,

  • 丹毒发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又名丹毒发疽。多因服丹石之类药物所致。发于背,初起细癗无数,形如汤火所伤,赤晕延开,烦渴思饮。治宜内服黄连消毒饮,兼服国志膏,或六味地黄汤徐饮;外用生牛肉薄片贴之,或香油调青

  • 寒伤荣证

    病证名。指麻黄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头痛、发热、身疼、腰痛、骨节疼痛、恶风、无汗而喘者,麻黄汤主之。”《注解伤寒论》卷三:“此太阳伤寒也,寒则伤荣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伤门》:“如

  • 胳肢窝

    即腋窝。《伤科补要》:“腋者,肩之下胁之上际,俗名肐(胳)肢窝。”

  • 冬地梅

    见福建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。为臭茉莉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江涵暾(tūn 吞)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官吏兼医生。字笔花。浙江归安(今浙江吴兴)人。曾在广东当官,中年开始研究医学,往来于江浙之间。因鉴于有些医生不习医理,遂采集张仲景、李杲、张景岳、程钟龄等医家论述,编成《笔花医镜》(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