痃气
病名。痃的别称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九。详痃条。
病名。痃的别称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九。详痃条。
【介绍】:晋代医生。字敬之。治病常兼用符咒等。
《串雅内编》卷一方。人参、柴胡、当归、菖蒲、生酸枣仁、半夏各一两,甘草、郁金、神曲、天南星各五钱,白芍药四两,附子一钱,茯苓三两。水煎服。治精神痴呆,抑郁不舒。本方早见于《石室秘录》卷三,名救呆至神汤
古刺法名。九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远道刺(《针灸甲乙经》作道刺)者,病在上取之下,刺府输也。”指身体上部有病取用肘膝以下阳经(属腑)的穴位进行治疗。亦有指取用下肢足三阳经穴位或六腑下合穴者。以其针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崇安(今福建崇安)人。为人淳朴,医术较高,凡求治者多全活。
指手五里穴。《灵枢·小针解》:“夺阴者死,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。”五里穴为禁刺穴,如频频施刺,就会使阴气被夺而死。
证名。胠指腋下,胠胁肋为腋下及胁肋部气郁、血瘀、痰饮、食积及外感之邪侵袭,均可发生胠胁肋部疼痛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肝病源流》:“胜胁肋痛,固由于肝邪之实,而所谓肝邪者,不越气、血、痰、食、风寒五端。”详
【介绍】:见凌云条。
见遂生福幼合编条。
丛书名。清·王琦辑。刊于1767年。共辑集宋、元、明、清时医著十二种(另附一种)。计有《医学真传》、《质疑录》、《医家心法》、《易氏医案》、《芷园臆草存案》、《伤寒金镜录》、《痎疟论疏》(附《痎疟疏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