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墓头回之别名,详该条。
体表部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上睑。详该条。
又称清心涤热或清宫。是治疗热性病邪入心包的方法。热入心包,症见神昏谵语、高热、烦躁不安、舌质绛、脉细数,可用清宫汤使心包热邪向外透达而解。
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手少阴经别,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品汇精要》。为炉甘石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鹿角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战国时医家。详见子阳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女科经纶》卷三。指妊娠后忽下黄汁如胶,或如豆汁,名为胎漏黄水。多因肝脾湿热,或风热,或因郁怒,脾胃气虚下陷所致。胎动不安者,宜黄芪、糯米,水煎服;肝脾湿热者,宜升阳除湿汤;肝脾风热者,宜加
①有关食物调配和烹调方法的书籍。我国古代有《古今食谱》、《食谱》、《蔬食谱》等食谱书籍,惜大多已佚。②为了合理调配食物以达到合理营养的要求而安排的膳食计划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脱疽之色赤、肿痛如汤泼火燎者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