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食管的末段。②鸟类受食之处。
病人自觉口香。可见于消渴病重证。
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。如上热下寒、上寒下热、表热里寒、表寒里热等证。参见各条。
出《梅师集验方》。即白杨树皮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木蝴蝶之别名,详该条。
同居经。月经按季来潮,故名。见居经条
①经穴名。代号GB3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少阳之郄穴。位于小腿前外侧,外踝尖上7寸,当腓骨前缘处;或于阳交穴前方1寸取穴。一说“在外踝上六寸”(《循经考穴编》)。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、
外生殖器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阴中迺疡,隐曲不利,互引阴股。”
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为腹水草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指阴蹻脉。《素问·刺腰痛论》:“昌阳之脉,令人腰痛,痛引膺,目然,甚则反折,舌卷不能言。”王冰注:“昌阳之脉,阴蹻脉也,阴蹻者,足少阴之别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