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水白蜡

水白蜡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白蜡

药材名称水白蜡

拼音Shuǐ Bái Là

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

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小蜡树。夏、秋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小蜡树,又名:小白蜡树、小叶女贞。

半常绿灌木,高达2米。枝坚硬而开展,小枝及花序均具短柔毛。叶对生,具短柄,近革质,椭圆状长椭圆形,或倒卵状长椭圆形,长2~5厘米,先端钝,无毛。花无梗,在枝端簇生成长10~20厘米的圆锥状花序,花冠白色,裂片4,与管部等长,药伸出于花冠裂片。核果蓝黑色。花期8~9月。果期10~11月。

本植物的树皮(水白蜡树皮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生境分部生于高山坡疏林中向阳处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河南、陕西、湖北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苦,凉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治烫伤、外伤。

复方①治烫伤:水白蜡适量,或加迎春花叶各等量。共研细粉,香油调敷患处。

②治外伤:水白蜡、倒板叶、松叶各等量。煎水洗患处。(性味以下出《陕西中草药》)

临床应用退烧:用小叶女贞注射液2毫升(相当生药4克)肌肉注射,每日2次,连续2~3天。治疗21例(上感6例,急性扁槐体炎13例,肺炎1例,感染2例),体温多在24小时内下降,白细胞在24~48小时恢复正常,48小时左右咽痛开始减轻。此药的退烧作用快,且不发汗,不同于一般的解热镇痛药。注射中未见毒性反应及副作用,但均诉局部疼痛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白蜡

药材名称水白蜡

拼音Shuǐ Bái Là

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
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光叶小蜡树树皮。春、秋季采树皮及叶,晒干备用。

原形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,高2~3米。枝条多而短,具黄色卷毛,老枝疏生圆形皮孔。叶对生;近革质;叶片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,全缘,上面光滑,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疏生圆形斑点;具短柄。圆锥花序顶生;序梗被短柔毛;花白色,具梗;萼略呈钟状;花瓣4,长椭圆形或卵形;雄蕊2;子房2室。浆果状核果,近球形,蓝黑色,基部具宿萼。花期5~7月。果期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低山区的路边、林缘、溪边土壤较深厚处。分布四川、广西等地。

性味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淡微苦,平。"

功能主治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清热,降火。治吐血,牙痛,口疮,咽喉痛,湿热黄水痒疮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4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门冬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天门冬药材名称天门冬拼音Tiān Mén Dōnɡ别名大当门根(《石药尔雅》),天冬(《药品化义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。秋、冬采挖,但以冬季采者质量较

  • 醋糟

    药材名称醋糟拼音Cù Zāo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米、麦、高粱等酿醋后所余的残渣。性味《纲目》:"大麦醋糟,酸,微寒,无毒。"功能主治《食疗本草》:"气滞风壅,

  • 冬葵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冬葵子药材名称冬葵子拼音Dōnɡ Kuí Zǐ别名葵子(《金匮要略》),葵菜子(《妇人良方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。原形态冬葵(《本经》),又名:葵(《诗

  • 砒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砒霜药材名称砒霜拼音Pī Shuānɡ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,参见"砒石"条。制法《本草衍义》:"将生砒就置火上,以器覆之,令砒烟

  • 藏青杠

    药材名称藏青杠来源壳斗科藏青杠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西藏。性味苦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治寒热夹杂,泻痢,肠炎及哮喘。用法用量3~5分。备注

  • 樱桃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樱桃药材名称樱桃拼音Yīnɡ Táo来源蔷薇科梅属植物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.,以叶及核入药。夏采叶及果实,捡果核洗净,晒干。性味核:辛

  • 树茭瓜果

    药材名称树茭瓜果拼音Shù Jiāo Guā Guǒ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为兰科植物硬叶吊兰的果实。秋季采收,晒干取粉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树茭瓜"条。性味甘淡,平。

  • 野茶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茶子药材名称野茶子拼音Yě Chá Zǐ出处《四川滞洪药志》来源为山茶科植物钝叶柃的果实。原形态小灌木,高1~2米。小枝较粗糙。叶互生,革质,叶形变化很大,披针形、长椭圆形

  • 小洋紫苏

    药材名称小洋紫苏拼音Xiǎo Yánɡ Zǐ Sū别名假回菜、双飞蝴蝶、桂花疮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科植物肉叶鞘蕊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leus carnosiolius(Hemsl.)Dun

  • 小粉

    药材名称小粉拼音Xiǎo Fěn别名小麦粉(《食疗本草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小麦麸洗制面筋后澄淀的淀粉。性味《纲目》:"甘,凉,无毒。"归经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足太阴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