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嗽

气嗽

病证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可因肺虚邪气壅塞所致。如肺虚而阴冷之邪上攻于肺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六:“肺主于气,若肺虚,则风寒入于经络,而成咳嗽也。此皆由脏腑不调,阴阳否塞,阳气外虚,阴气内积,邪冷之气,上攻于肺,肺气不足,为邪所搏,则嗽而多气,故曰气嗽。”治用干姜散五味子散等。亦可由宿热及饮食伤热,久嗽肺虚引起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九:“肺气嗽者,不限老少,宿多上热,后因饮食将息伤热,则常嗽不断,积年累岁,肺气衰,便成气嗽。”七情郁结,或劳伤脾肺亦可引起本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病源流》:“气嗽,七气积伤成咳也。其脉浮洪滑数,必兼上气喘急,痰涎凝结,或如败絮,或如梅核,滞塞咽喉,吐不出,咽不下。多因七情郁结,或劳伤脾肺,甚而多吐脓血,渐成肺萎,将作劳瘵也。然气嗽一症,妇人多有之,宜团参饮子苏子降气汤星香丸。”参见郁嗽、咳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肚痈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即腹皮痈。见该条。

  • 病名。出《卫济宝书》卷上。①其症肿块凹凸不平,边缘不齐,坚硬难移,状如岩石,故名。溃后血水淋漓,臭秽难闻,不易收敛,甚则危及生命。即恶性肿瘤。本病发无定处,多按生长部位或症状而命名,如乳岩(岩通癌)、

  • 奔气

    见《诸病源候论·奔气候》。即喘证。由于肺主气,肺气通行于脏腑,若肺受邪则气道不利,诸脏气壅,故致气逆上奔。参见喘证各条。

  • 春砂壳

    见《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》。为砂仁壳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针害

    是指针刺时,患者发生组织或器官损伤等异常情况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夺阴者死,夺阳者狂,针害毕矣。”由于针刺治疗时选用的针具不当或有损伤,或操作手法粗猛,过深过重,可造成胀痛久留不退,或局部血肿;如

  • 土洋参

    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土人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顀(chuí 垂)

    与椎通。脊柱骨的分节。

  • 小儿斑疮入眼外障

    病名,即痘疮所致的眼外障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此眼初患之时,不论大小,须患斑疮一度,疮子患时,觉入眼中,……疼痛泪出,赤涩,怕日难开,肿硬,翳如银色。”即痘疮入眼,详该条。

  • 阴符经

    书名。作者佚名。约为公元279年前著作。一卷,为道家书,其中有丹法及房中健身等内容。

  • 枣根

    见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枣树根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