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毛脉

毛脉

①秋季脉来时轻虚而浮之象。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:“……其气来,毛而微,此谓不及。”王冰注:“……其脉来,轻虚以浮,故曰毛。”②皮毛血脉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毛脉合精,行气于府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肌腠

    又名肉腠、分、分理。肌肉的纹理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肌腠疮疡。”

  • 诸病源候总论

    见诸病源候论条。

  • 刘埙(xūn 勋)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衢州(今浙江衢县)人。精通方脉,常施药助人。

  • 大观本草札记

    书名。2卷。清·柯逢时撰。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。

  • 莲蕊须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莲须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烧伤

    病名。见《千金翼方》卷二十。又名火烧疮、汤泼火烧。是由接触物性高温或强酸、强碱等化学因素所引起的损伤。轻浅者一般不影响内脏功能,仅在局部呈现红晕、起皰、或腐烂;重者损害面积大而深,皮焦肉烂,热毒炽甚,

  • 似中风

    病证名。指浊火闭阻五脏脉络的五官歪斜症。《慎斋遗书》卷七:“似中风之证,其类不一,要皆阳气闭塞,浊火冒明所致。盖气行则脉行,脉行则五官正,气滞则脉滞,脉滞则五官歪。滞于肝则目邪,滞于心则舌邪,滞于肾则

  • 温阳利湿

    治法之一。即化气利水。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方法。如病人内停水湿,外有表寒,阳气受水寒阻遏,症见小便不利、头痛、微发热、心烦口渴、水入则吐、苔白腻、脉浮。用五苓散,取桂枝以温阳化气,四苓以行湿

  • 阴茧

    病名。见谢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因肝火湿热太甚下注,或新婚伤损,或交合不洁染毒而成。症见阴户一侧或两侧结肿,形如蚕茧。治宜清肝泻热解毒。方用逍遥散加减,或用甘草水薰洗。

  • 尘埃入目

    病证名。又名飞尘眯目、飞尘入眼、飞丝尘垢入目、尘沙迷目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:“尘埃入目,粘睛不脱,或被飞丝所侵,或被沙石所苦,疼痛隐涩,揩擦不开。”类今之外眼表浅异物,治宜及时冲冼。参见物偶入睛证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