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曲疽

曲疽
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筋疽。见该条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调和营卫

    解除风邪并调整营卫失和的治法。风邪自表而入,可引致营卫失调,表现为头痛发热、汗出恶风、鼻鸣干呕、脉浮弱等症。主用桂枝汤,以桂枝解肌祛风而通卫,芍药敛阴而和营,配以姜、枣,甘草相合,即能助正气而调和营卫

  • 并阴

    阴气并结也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切其脉并阴,并阴者,脉顺清而愈。”

  • 姚宜仲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盱江(今江西汝水)人。世医出身,承继家业,尤其善于诊脉。著有《诊脉指要》一书,已佚。

  • 金匮要略释义

    书名。①湖北中医学院主编。此书以词解、释义的形式为主,帮助读者理解《金匮要略》原文,每篇并附概说和结语。为切于临床实用,删去原本最后三篇。本书1963年初版,1973年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刊印,并将其列

  • 灸盏

    灸具。形如杯盏故名。据《灸法秘传》载:“四周银片稍厚,底宜薄,须穿数孔,下用四足,计高一分许。将盏足钉在姜片上,姜上亦穿数孔,与盏孔相当,俾药气可以透入经络脏腑也。”近代所用的艾斗即由此发展而来。

  • 王元素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丹条。

  • 棕子喉

    病名。多由感受风寒湿邪,肺气壅塞所致。本病发于咽喉,“形似粟米之小而密,黄皰成板,外托红盘,痛亦异常,初起发热恶寒,头疼身痛,以人参败毒散发表”(《喉科种福》卷四)。大便结,以防风通圣散表里兼行。

  • 咽喉红肿

    病证名。为咽喉疾患之常见症状。多因肺胃火炽,薰灼咽喉,或血分伏火上攻所致。症见喉关或内或外,红肿疼痛,或有口臭、口干苦、便秘溲黄等。治宜清解热毒,凉血消肿。方用清咽润燥汤、银翘散或犀角地黄汤等加减。若

  • 乘脏

    乘,侵袭。乘脏指病变发展至五脏。《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诸阴迟涩为乘脏也。”成无己注:“脏,阴也。阴脉见者,为乘脏也。”

  • 仁当·东桑嘉措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学家。西藏吉雪人。著有《医学源流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