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推骨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开郁舒经汤

    《万病回春》卷四方。紫苏、陈皮、香附、乌药、川芎、苍术(米泔制)、羌活、天南星(姜汁制)、半夏、当归各八分,桂枝、甘草各四分。为末,加生姜三片,水煎,入竹沥、姜汁少许服。治妇人情志抑郁,气滞经络,手足

  • 潜厂医话

    医话著作。杨则民遗著,董汉良等整理。整理者从杨氏遗著中采辑出医学言论201则,分为六部:一、说理、讨论医事医术,二、论、病、论病因病机,三、议法、治疗法则,四、阐方、评介古今方剂,五、述药之性、理、效

  • 鼻汗

    证名。指鼻上局部多汗。《医林绳墨·汗》:“或有鼻汗者,凡遇食饮汤饭,则鼻上多汗,此肺虚乘热也。宜以益肺凉血,可用人参固本丸。”

  • 辛頞

    病名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胆移热于脑,则辛頞鼻渊。”指鼻之頞部内有辛酸感。本证常见于鼻渊。参见鼻酸条。

  • 斜飞脉

    一种生理性变异的脉位。桡动脉从尺部斜向桡骨茎突背处侧,向合谷方向伸延。切脉位置应相应改变。

  • 劳噎

    病证名。五噎之一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否噎病诸候》。其症气上鬲,胁下支满,胸中填塞,攻背疼痛等。治用五噎散等。参五噎、噎条。

  • 阴虚喘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学入门·痰类》。又名阴虚喘逆。指阴虚阳浮所致的气喘。《丹溪心法·喘》:“阴虚自小腹下火起冲于上喘者,宜降心火、补阴。”《症因脉治·喘症论》:“阴虚喘逆之因:阴血不足,五志厥阳之火,触动冲

  • 肉馄饨草

    出《眼科要览》。为马蹄金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人退

    为人指甲之别名,见《眼科龙木论》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五走

    指五味所走的脏器组织。①《灵枢·九针》:“酸走筋,辛走气,苦走血,咸走骨,甘走肉”。②《灵枢·五味》:“酸先走肝,苦先走心,甘先走脾,辛先走肺,咸先走骨。”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“先走”作“先入”,其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