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惊痫

惊痫

病名。①指痫因受惊而发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痫候》:“惊癎者,因惊怖大啼乃发。”治宜钱氏蛇黄丸等。②指小儿惊风。唐宋医书所载的惊痫,即指小儿惊风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惊痫者,……轻者但身热面赤,睡眠不安,惊惕上窜,不发搐者,此名惊也。重者上视身强,手足拳,发搐者,此名痫也。”参痫、惊风条。③指小儿痫证的类型之一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起于惊怖大啼,乃发作者,此惊痫也。”④泛指惊风、痫证各种病证(见《古今图书集成·医部全录》)⑤指痫症发后可见头、口、目后遗症者。《奇效良方·五痫》:“惊痫为病,废头目,吊口目,或一目双目,或昏或冒,或邪视,或头,或摇头,或战脑。”参见五痫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参

    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人参商品之一种,详人参条。

  • 痰粘稠

    痰质胶粘浓稠难咯,色白带黄,多属肺热。

  • 外丘

    ①经穴名。代号GB3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少阳之郄穴。位于小腿前外侧,外踝尖上7寸,当腓骨前缘处;或于阳交穴前方1寸取穴。一说“在外踝上六寸”(《循经考穴编》)。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、

  • 产后发斑

    病证名。属产后危证之一。因产后败血流入脏腑,肌肤四肢热结流注,转还不得所致。《女科备要》(作者佚名):“产后面黄色干,口中流血,遍身色点生斑如何?答曰:产后败血入五脏六腑,皆满流入肌肤,败血出入,流走

  • 转阳过阴

    小儿推拿手法名。详猿猴摘果条。

  • 郑雪渔

    【介绍】:见郑承湘条。

  • 天柱倒

    病证名。又名项软。《活幼心书》卷上:“忽然天柱倒何如,此病皆因肝肾虚,外有风邪容易袭,故传项软不相随。”即天柱骨倒,参该条。

  • 饥不能食

    指知饥而不能食的证候,多因邪结胸膈而致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人手足厥冷,脉乍紧者,邪结在胸中,心下满而烦,饥不能食者,病在胸中,当须吐之,宜用瓜蒂散。”亦有因脾胃津竭而致者,《医碥》卷二

  • 率骨

    见率谷条。

  • 拇指

    拇,同母。即母指。①手大指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黑色出于庭,大如母指,必不病而卒死。”②足大趾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膝痛,痛及拇指治其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