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衢州(今浙江衢县)人。精通方脉,常施药助人。
即收涩法。用于精气耗散,滑脱不收的治法。如自汗盗汗用敛汗固表法;久嗽虚喘用敛肺止咳法;下痢日久用涩肠止泻法;精关不固用固肾涩精法;崩中漏下用固崩止漏法等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蛴螬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经穴名。在上肢者称手五里,属手阳明大肠经。在下肢者称足五里,此处之脉动,为古代三部九候诊法中“下部天”的测按部位,以候肝气,属足厥阴肝经。见各该条。②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劳宫,见该条。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。见葆光道人《眼科龙木集》。①《审视瑶函》认为艮廓(即山廓)“络通三焦,脏配命门,命门与三焦相为脏腑,会合诸阴,分输百脉,故曰会阴廓”。②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
指灸治。《左传》成公十年:“疾不可为也。……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。”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苦地丁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2):6,1976年。即法罗海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五。即无名肿毒。见该条。
见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。即地菍根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