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海上名方》。为罗勒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。为望江南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皮肤针疗法。因刺激轻微,适用于小儿,故名。见该条。
①《审视瑶函》卷六方。熊胆汁、鲭鱼胆汁、鲤鱼胆汁、猪胆汁、羊胆汁、蜂蜜各等分。共入银铫中,微火熬膏,出火毒,每用少许点眼。治火热赤眼,流泪烂弦,怕热羞明,或痛或痒。②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八
异痘之一。即痘疮攒集于颈项部的症状。属痘毒攻肺;若不急治,则毒攻咽喉,必发为喉头肿痛,音哑,声呛,汤药难下,变为险证。
即万应锭第一方,见万应锭条。
病名。《明易妇产诸证医方》:“胎鸣即子啼也。”详子啼条。
【介绍】:见俞桥条。
证名。指因鼻内阻塞而发音欠清畅者。参见鼻齆条。
下法之一。用于寒性积滞里实证的治法。如大便不通属于寒结的,症见腹满而实、手足凉、苔白腻、脉沉弦或沉迟等。选用温性泻下药,如巴豆霜;或以温热药与寒下药配用,如附子、细辛配大黄。代表方剂有三物备急丸、大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