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大衄

小儿大衄

指小儿眼、鼻、耳、口七窍出血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九:“血虚受热,散漫失度,出于七窍者,为大衄。”《疡医大全》:“耳目口鼻窍中一齐出血,药不及煎,死在旦夕俄顷,用冷水当面喷几口,急分开头发,用粗纸数层,蘸醋令透,搭在囟门,血即止。次以当归一两煎汤,磨沉香降香各五钱,加童便服之,血自归经。”属血热妄行者,宜凉血止血,用犀角地黄汤加地榆蒲黄紫珠草;属气不摄血,或气随血脱者,宜补气摄血,用独参汤加龙骨牡蛎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霞翳障

    病名。清·佚名《眼科捷径》:“此眼初患之时,因肝脏壅热,肝受毒风,时常发歇不定,致令乌珠生翳如葱白,浓淡如水霞之状。”即冰瑕翳深外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两胠(qū 区)疼痛

    证名。指腋下胁上部疼痛。《金匮要略·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》:“趺阳脉微弦,法当腹满,不满者必便难,两胠疼痛,此虚寒从下上也,当与温药服之。”参胜胁肋痛条。

  • 频服

    服药方法之一。病在上部,药汤宜少量,分多次服。如咽喉痛,宜缓慢频频含咽。

  • 鲍玄

    【介绍】:三国时期吴国医生。兼通道术,是东晋著名科学家、医学家葛洪的老师。

  • 外感结胸

    病证名。指结胸之因外感病邪所致者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论结胸治法》:“结胸之证,有内伤外感之殊。……外感结胸,伤寒与温病皆有。伤寒降早可成结胸,温病即非降早亦可成结胸,皆外感之邪内陷与胸中痰饮互相胶漆也

  • 息积

    古病名。指胁下胀满,气逆息难或有形块的病症。《素问·奇病论》:“病胁下满,气逆,二三岁不已,是为何病?歧伯曰:病名曰息积,此不妨于食。”《证治准绳·积聚》:“息积,乃气息痞滞于胁下,不在藏府荣卫之间,

  • 瓜藤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该疔不计其数,形圆长如瓜形。治同疔疮。

  • 经行头痛

    病证名。亦名经来头痛,经行辄头痛。指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,出现以头痛为主症的病症。多由气血虚弱、阴虚肝旺、肝郁气滞、血瘀、痰湿所致。若素体虚弱,或大病久病,失血伤气,经行时阴血下注冲任,气血益感不足,髓

  • 余伯陶

    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德壎。江苏嘉定人。曾任神州医学会会长,著有《鼠疫抉微》一书行世。

  • 殳(shū 书)珪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廷肃。魏塘(今浙江嘉善)人。精于医术和针灸,治病有良效。将医术传给外孙女婿钱萼,钱萼也以医术闻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