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导饮丸

导饮丸

儒门事亲》卷十二:导饮丸

药方名称导饮丸

处方青皮陈皮三棱(炮)广茂(炮)黄连枳壳(麸炒)各30克大黄黄柏各90克 香附子(炒)黑牵牛各120克

制法上药为细末,为丸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主气滞水停,两胁刺痛,中满不能食,头目眩晕,冷食不消,宿酒不散,身热恶寒战栗,头项痛,腰脊强,状如伤寒;以及饥困伤暑,食饮不进,时时呕吐,口中常流痰水,腹胁作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,30~50丸,食后生姜汤下。

摘录儒门事亲》卷十二

《济阳纲目》卷十一:导饮丸

药方名称导饮丸

处方苍术1两,白茯苓1两,独活7钱,黄连5钱,吴茱萸3钱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神曲糊为丸服。

功能主治水饮。

用法用量口服。

摘录《济阳纲目》卷十一

普济方》卷一三九:导饮丸

药方名称导饮丸

处方木香1两,茴香1两,槟榔1两,青皮1两,橘皮1两,黑牵牛2两,甘遂2两,大戟2两,干姜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伤寒心下痞鞭痛,噫气不转,腹与右胁满痛者。

用法用量每服3丸或5丸,以饮送下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三九

御药院方》卷五:导饮丸

药方名称导饮丸

处方三棱(炮)3两2钱,蓬莪术(炒)3两2钱,青皮(去白)1两半,陈皮(去白)1两半,白术1两半,槟榔1两,枳壳(麸炒,去瓤)1两,木香1两,白茯苓(去皮)1两半,半夏1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水面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去痰涎,进饮食。主风痰气涩,膈脘痞满,停饮不消,头目昏眩,手足麻痹,声重鼻塞,神困多睡,志意不清。

用法用量每服50丸,食后以生姜汤送下。渐加至100丸。

注意猪肉、荞面。

摘录御药院方》卷五

猜你喜欢

  • 炒姜丸

    药方名称炒姜丸处方干姜(炮)桂(去粗皮)木香沉香当归(切,焙)甘草(炙)白豆蔻(去皮)白茯苓(去黑皮)青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各15克 芍药(锉)30克 干木瓜姜黄各15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,汤浸蒸饼为

  • 调经种玉汤

    《万氏女科》卷二:调经种玉汤药方名称调经种玉汤处方当归(酒洗)吴茱萸(炒)川芎各12克香附(炒)热地各18克白芍(酒炒)白茯苓(去皮)牡丹皮玄胡索陈皮各9克制法上药锉作四剂。功能主治养血活血,行气调经

  • 加味小胃丹

    药方名称加味小胃丹处方南星2两5钱,半夏2两5钱(用白矾、皂角刺及姜汁水煮15次),桃仁2两,杏仁(用白矾、皂角水泡)2两,红花2两,陈皮2两,枳实(用白矾水泡半月,炒)2两,白术2两,白芥子2两,苍

  • 鹿胶酒

    药方名称鹿胶酒处方鹿角胶5钱。功能主治下血日久,面黄食少。用法用量温酒调服。摘录《嵩崖尊生》卷八

  • 跌打散

    《温氏经验良方》:跌打散药方名称跌打散处方多年老石灰1斤(韭菜汁浸透,晾干),血竭4两,松香6两(熬溶,浸于凉水内1昼夜,去火毒),乳香2两(去油),没药2两(去油)。制法上为极细末,瓷瓶收好。功能主

  • 荆芥柴胡散

    药方名称荆芥柴胡散处方鳖甲1两,柴胡1两,荆芥穗1两,人参1两,白术1两,绵黄耆1两,延胡索1两,赤芍药半两,当归半两,熟干地黄半两,木香半两,青橘皮半两,黄橘皮半两,桑白皮半两,地骨皮半两,甘草半两

  • 消积丸

    药方名称消积丸别名丁香丸(《普济方》卷三九二)。处方丁香9个 缩砂仁20个乌梅肉3个巴豆2个(去皮、油、心膜)制法为细末,面糊丸,黍米大。功能主治温中消积。治乳食停滞不化,脘腹膨胀,大便酸臭。用法用量

  • 右归饮

    药方名称右归饮处方熟地6~9克或加至30~60克山药6克(炒)山茱萸3克 枸杞6克甘草3~6克(炙)杜仲6克(姜制)肉桂3~6克 制附子3~9克功能主治温补肾阳。治肾阳不足,阳衰阴胜,腰膝瘦痛,神疲乏

  • 夺命红枣丹

    药方名称夺命红枣丹处方当门麝1钱,梅花片1钱,杜蟾酥1钱(不见火,晒,研净末),巴豆霜1钱(去油净),月石3分(净末),山豆根5分(净末),老姜粉3分(用汁澄粉,晒干,净末)。制法上药照方拣选地道,研

  • 豚胃丸

    药方名称豚胃丸处方猬皮7钱,牡丹皮1两,黄连1两,槐花2两,羌活6钱。制法上锉。功能主治痔漏,诸瘘。用法用量入猪肚内缝定,煮烂,去药食肚,如硬再服,以患处软方止;或同药为丸服亦可。摘录《医学入门》卷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