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气虚衰的病机之一。阳虚则阴盛,阴盛则内寒。临床多见形寒肢冷及水肿、痰饮等症。非因外感寒邪,而是体内阳虚所致。《素问·厥论》:“其寒也,不从外,皆从内也。”参见内寒条。
书名。12卷。明·陈文治撰。刊于1587年。卷1种子;卷2~3保胎及保产;卷4产后;卷5~10论儿科杂病;卷10~12痘疹。全书共200余篇,对于产科及儿科疾病论述较详。
病证名。见《原机启微》。即迎风流泪。详该条。
运气术语,出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:“显明之右,君火之位也。”王冰注:“日出谓之显明,则卯地,气春分也。”显明指日出之位,于方向为正东,于节气为春分,于时支为卯时。自春分以次至于小满,为六气的二之气,值
《疡医大全》卷七方。乳香(去油)、血竭、巴豆霜、老君鬚、母丁香、连翘、没药(去油)、沉香、木香、苦丁香各一钱二分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芡实大,朱砂为衣,每服一至二丸,空腹酒送下,得大便二、三次后,用冷粥
经穴别名。《千金翼方》卷27:“上气气闭,欬逆,咽冷,声破喉猜猜,灸天瞿五十壮,一名天突。”后《针灸聚英》等书列作天突穴之别名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。见手心毒条。
又称胃失和降。指胃通降功能受阻的病机。多由饮食所伤、胃火冲逆或痰湿中阻引起。症见不思饮食,胃部胀满作痛,暖气、呃逆、呕吐等。治宜宽中、消导,和胃理气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儿茶,详该条。
眼科病证。又名暴赤眼后急生翳外障。多由脏腑积热,风热毒邪外袭所致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:“此证轻则无妨,重则疼痛,而白睛红色,乃生翳膜”。症初起,突然白睛赤肿,甚者目胞赤肿,刺痒热痛,羞明泪出,继而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