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赤车使者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山药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妙济方》一卷,佚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多因胎中积热,或新生儿断脐不当,或生后啼哭过多,咳嗽频繁而致。症见脐部膨出,甚或红肿。治宜清热为主,用白芍药汤,外用外消散。若年龄在2岁以上,脐环直径过大者,应考虑手术切除疝
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》。古称澹(亦作淡)饮。指体内水湿不化而生饮酿痰。①为多种饮证痰证之总称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痰饮诸病候》:“痰饮者,由气脉闭塞,津液不通,水饮气停在胸府,结而成痰。”因
见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为蕨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时纺纱织线之针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二曰员针,取法于絮针。”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苍耳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谷精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系下唇生疮,唇部肿起者。多油痰毒邪火上冲所致。《重楼玉钥》卷一:“驴嘴风生在下唇,逐时肿大不堪论,更加作痛如刀刺,敷药频施效自神。初起下唇生一红疮,逐时肿大,渐至下唇长出。”疼痛甚剧,或身发寒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