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和缓

和缓

治法。对慢性病的治疗,宜采用从容和缓的方法。②医家名称。春秋时期秦国有医和医缓两名医,医术高超,后人以和缓并称,作为称誉良医的代名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口血

    ①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水八角之别名。②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草血竭之别名。③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红白二丸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肾虚滑胎

    病证名。滑胎证型之一。指由于肾虚,胎失所系所引起。常见于过去曾有滑胎病史者,症见孕后腰痠痛,小腹下坠,或阴道流血,头晕耳鸣,两膝痠软等。宜补肾安胎。用寿胎丸(菟丝子、桑寄生、续断、阿胶)。若流血较多加

  • 赤龙皮

    ①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松木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出《肘后方》。为槲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吹花癣

    病名。生于颜面的一种糠疹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六。又名桃花癣。多因脾胃内热上蒸,复感风邪所致。多发于春季,妇女多见。初起颜面皮肤微红,伴发密集的小丘疹,逐渐形成灰白色斑片,边缘不清,上覆薄屑,自觉微痒及干

  • 黄退庵

    【介绍】:见黄凯钧条。

  • 血蒌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通城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渗泄

    治法之一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淡渗泄利水湿的治法。适用于泄泻、浮肿、小便不利,常用茯苓、薏苡仁、白通草、猪苓、泽泻等淡渗药。常用方有四苓散、茯苓皮汤等。

  • 疫痢

    病名。指痢疾之由于天行疫毒所致者。具有强烈的传染性。《痢证汇参》卷四:“疫痢之证,运气所致。或流衍之纪,雨湿连绵;或二火司令,赫曦用事,湿热大作;或燥金行令,燥火时行,三者皆成疫痢。此所谓之天行疫痢也

  • 参三七

    见《本草便读》。即三七,详该条。

  • 肾虚不孕

    病名。出清·叶其蓁《女科指掌·种子门》。不孕证型之一。多因禀赋素弱,肾气不足,或久病房劳,损伤肾气而致精亏血少,肾气虚衰,冲任胞脉失养,难以摄精成孕;兼见精神疲倦,头晕耳鸣,腰痠腿软,月经不调等症。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