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患喉风并以手弄舌者,故名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六:“弄舌喉风心脾经,实火外寒凝滞成,舌出搅动因胀闷,咽喉作痛更兼疼。”治宜以三棱针刺少商穴出血。口中含化蟾酥丸。或内服清咽利膈汤。
五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又为二十三蒸之一。详五蒸、二十三蒸条。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炮制。清·张仲岩著《修事指南》,专论药物炮制方法。详炮制条。
病名。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蛇节疔,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幼幼新书》卷二十八·伤泻第四。新生儿藏府怯弱,内受风冷,藏冷夜啼,胎寒腹痛。宜医局开胃丸(木香、蓬莪术、白术、人参、麝、芍药),乳前服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东风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四。多因平素脾肾虚寒,产后益虚,中气虚弱,肾失开合,故产后不自觉遗粪。治宜温补脾肾。方用金匮肾气丸合四神丸。
古病名。指一种食后即饥,胃脘疼痛的疝气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阴气在内,寒气客于足阳明、手少阴之络,令食竟必饥,心为之痛。故谓之饥疝。”
医经类著作。龙伯坚撰。此书分六篇探讨了《黄帝内经》的著作时代、主要内容及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,并提出此书的整理办法,对研究内经专题及医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。1980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。
【介绍】:即司马承桢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