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叶象花

叶象花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叶象花

药材名称叶象花

拼音Yè Xiànɡ Huā

别名草本一品红(《海南植物志》),一品红(《文山中草药》)。

出处《文山中草药》

来源大戟科植物猩猩草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
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约1米。茎直立、单生,有斜生开展的粗壮分枝,折断后有白色汁液流出,嫩茎中空,绿色。单叶互生,叶形多变化,卵形、椭圆形、深波状裂或不裂,中部及下部的叶长4~10厘米,宽2.5~5厘米,琴状分裂或不裂;叶柄长2~3厘米;花序下部的叶一部或全部紫红色。杯状花序,生于茎或分枝的顶端排列为密集的伞房状;总苞绿色钟形,顶端5裂;腺体1~2,杯状,无花瓣状附属物;子房卵形,3室,花柱3,离生,顶端2裂。蒴果卵圆状三棱形,直径约5毫米。种子卵形,表面有疣状突起。

生境分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。

化学成分种子含蛋白质。脂肪油,油中含亚油酸和亚麻酸等。

药理作用花、叶的热水提取物在体外对结核杆菌(H37)有抑制作用,茎、根无效。叶或植物的浆汁有毒,食之可产生呕吐、腹泻、谵妄,毒性成分可能在树脂部分。

性味苦涩,寒。

功能主治调经止血,接骨消肿。治月经过多,跌打损伤,骨折。

复方①治月经过多,跌打损伤:叶象花二至三钱,水煎服,日服二次。

②治外伤出血,骨折:叶象花鲜叶适量,捣烂敷患处,二至三天换药一次。(性味以下出《文山中草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叶象花

药材名称叶象花

拼音Yè Xiànɡ Huā

英文名Herb of Paited Euphorbia

别名箭叶叶上花、细叶叶上花一品红叶上花

出处出自《文山中草药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猩猩草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phorbia heterophylla L.

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采收。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猩猩草 一年生草本,高约1m。茎单生。有斜升开展的粗状分枝,被稀疏的短柔毛或无毛。茎下部及中部的叶互生,花序下部的叶对生;叶柄长2-3cm;托叶腺点状;叶形多变化,卵形,椭圆形,披针形或线形,长4-10cm,宽2.5-5cm,呈琴状分裂或不裂,边缘有波状浅齿或尖齿或全缘,两面被稀疏的短柔毛;花序下部的叶通常基部或全部红色。杯状聚伞花序多数在茎及分枝顶端排成密集的伞房状;总苞钟状,绿色,宽3-4mm,先端5裂;腺体1-2杯状,无花瓣状附属物。雄花20或更多,苞片膜质,先端撕裂;子房卵形,3室;花柱3,离生,先端2浅裂。蒴果卵圆状三棱形,直径约5mm,无毛;种子卵形,灰褐色,表面有疣状突起,无种阜。花果期8月。

生境分部我国各地及各大植物园都有栽培;在贵州兼有逸为野生者。

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达80cm。叶互生;叶形多变化,卵形、椭圆形、披针形或条形,中部及下部的叶长4-10cm,宽2.5-5cm,提琴状分裂或不分裂;叶柄长2-3cm;花序下部的叶基部或全部紫红色。杯状花序多数在茎及分枝顶端排列成密集的伞房状;总苞钟形,宽3-4mm,顶端5裂;腺体l-2,杯状,无花瓣状附属物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5mm,无毛;种子卵形,有疣状突起。

化学成分种子含N-乙酰氨基半乳糖(N-acetylgal-actosamine)。

药理作用花、叶的热水提取物在体外对结核杆菌(H37)有抑制作用,茎、根无效。叶或植物的浆汁有毒,食之可产生呕吐、腹泻、谵妄,毒性成分可能在树脂部分。

性味味苦;涩;性寒;有毒

归经肝经

功能主治凉血调经;散瘀消肿。主月经过多;外伤肿痛、出血;骨折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9g,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代代花枳壳

    药材名称代代花枳壳拼音Dài Dài Huā Zhǐ Ké英文名Bitter Orange Fruit别名代代、代代圆、苏枳壳。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代代花Citrus aur

  • 家兔骨

    药材名称家兔骨拼音Jiā Tù Gǔ别名兔骨来源兔目兔科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 (Gmelin),以骨骼入药。生境分部全国各地。性味甘、酸,平。

  • 白三七

    药材名称白三七拼音Bái Sān Qī别名打不死、还阳参、三面七、接骨丹、三步接骨丹、三匹七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。夏季采收全草,晒干用或鲜用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全

  • 凤冠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凤冠草药材名称凤冠草拼音Fènɡ Guàn Cǎo别名凤凰草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凤尾草(《岭南采药录》),三叉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小凤尾、翠云草(《岭南草药志》

  • 金剪刀草

    药材名称金剪刀草拼音Jīn Jiǎn Dāo Cǎo别名河边威灵仙、铜脚威灵仙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湖州铁线莲Clematis huchouensis Tamura,以根及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根和藤叶分开

  • 葱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葱须药材名称葱须拼音Cōnɡ Xū别名葱根(《别录》)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须根。性味《食疗本草》:"平。"功能主治治风寒头痛,喉疮,冻伤。①《别录》

  • 海韭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海韭菜药材名称海韭菜拼音Hǎi Jiǔ Cài来源水麦冬科水麦冬属植物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 L.,以全草入药。6~7月采收,洗净切段,晒干。性味

  • 木通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木通根药材名称木通根拼音Mù Tōnɡ Gēn别名八月瓜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出处《药性论》来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、三叶木通及白木通的根。9~10月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&quo

  • 迷迭香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迷迭香药材名称迷迭香拼音Mí Dié Xiānɡ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的全草。5~6月采收。原形态常绿小灌木,高约1~2米,有纤弱、灰白色的分枝,全

  • 葛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葛叶药材名称葛叶拼音Gě Yè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叶片。原形态形态详"葛根"条。化学成分叶含洋槐甙0.17~0.35%。功能主治①《别录》:&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