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厥疝

猜你喜欢

  • 涎唾

    涎与唾的合称。俗称口水。详涎、唾条。

  • 伏地延胡索

    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夏天无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黄胖病

    见《医学正传》。即钩虫病。详该条。

  • 两胁肿痛

    证名。指两胁部肿胀疼痛。多由湿热而致。《张氏医通·诸痛门》:“两胁肿痛,或腹痛,或小便滞者,属湿热。”用龙胆泻肝汤。《辨证录·胁痛门》载有右胁肿痛是脾火内伏,瘀血存注不散而致,用败瘀止痛汤。

  • 飞针

    即砭镰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葛茂林

    【介绍】:见葛林条。

  • 平人

    指气血调和的健康人。古代诊法上利用健康人平静的呼吸和脉象等,与病人进行对比,作为判别病证的依据之一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人一呼脉再动,一吸脉亦再动,呼吸定息,脉五动,闰以太息,命一平人。平人者不病

  • 小汗淋草

    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为贯叶连翘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胡地莲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肺形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肝热证

    证名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肝热者,色苍而爪枯。”又“肝气热,则胆泄口苦。”《医碥·发热》:“恚怒不发,止自摧抑,则肝气不宣,郁而成热,妇人最多此证。证见胸胁胀痛,或飧泄,面青,手足冷,太息不乐,脉沉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