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薯莨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面部门》卷二十三方。薏苡仁、汉防己、赤小豆、炙甘草各一钱半。水煎服。治风热及唇核。
【介绍】:隋代医生。僧人,又名释智宣。撰有《发背论》1卷,已佚。
即药罐法。见《外科正宗》。参见药罐法、水罐法条。
出《鸡峰普济方》。即橘皮,详该条。
见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即木耳,详该条。
方书。日本丹波元胤纂。纂年不详。本书以四君子汤、四物汤、小半夏汤、白虎汤、理中汤、逍遥散等28首常用古方为纲,详述每方经加减后衍变之新方,及诸方功能、主治。如由四君子汤衍为茯苓饮、惺惺散、六物散、七珍
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手太阳经别,见该条。
即头骨。详该条。
由肱骨的远端和前臂的尺骨、桡骨的近端而构成的肘关节。能作伸屈运动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大肠手阳明之脉……循臂上廉,入肘外廉…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