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胃气不和。《素问·厥论》:“胃不和则精气竭”。及《素问·逆调论》引《下经》:“胃不和则卧不安。”参见胃气不和条。
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。为防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七方。茯苓、人参、防风、地骨皮、车前子、羌活、川芎、细辛各等分。为粗末,水煎,去渣,食后服。治青风内障之虚证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白茅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范东阳方条。
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。又称贴燲药,泛指外敷药。与敷贴义同。其组方有寒凉药与温热药之不同;具体用法亦因病情之不一而有所差异。参见薄贴、敷药各条。
又称燔针焠刺疗法。用火针烧灼后刺激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。《灵枢·经筋》所述以“燔针劫刺”治疗经筋痹症即指本法。《针灸聚英》指出,针具“烧令通红,用方有功”,且“必先安慰病人,令勿惊心”。刺时要“切忌太深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聚英》。即百会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方仁渊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牛角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