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敖氏伤寒金镜录条。
渴之俗称。详渴条。
指眼、耳、口、鼻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清阳出上窍。”参见七窍条。
《疡医大全》卷七方。蟾酥一分,雄黄三分,蜈蚣一条。为细末,酒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丸,葱酒送下。治疔疮肿毒,时毒初起者。
古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七。又称水毒病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产后乍寒乍热。详该条。
①出《本草衍义》。为水菖蒲之别名。②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石菖蒲。各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粪便干燥秘结。见《名医类案·秘结》。详大便秘结条。
疮疡辨证方法之一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一。疮口周围出现红筋谓之晕。由脏腑受锐毒而成。古人认为晕少者易治,晕多者治疗较难。
即保健按摩。见该条。保康大夫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官职中之较高者,官阶从三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