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即五风变内障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养生真诀》1卷,佚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地柏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扶桑丸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战国时医家。扁鹊的弟子,详见子阳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七方。刺猬皮(切,炙令黑)一具,当归、续断、黄芪、连翘、炒槐实、炮姜、炮附子、白矾各二两,生地黄五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腹、食前米饮下。治脏腑伤动,肠胃虚弱,
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。指心经有热而引起的惊啼。其症伴有舌尖红,啼哭不止。宜清热宁神。用柏子仁散(《普济方》:柏子仁一两)。
见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兑骨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因醉卧汗出迎风,风邪入于胃经所致。初起遍身生疮,小者如豆,大者如钱,色呈灰黄,上覆脓痂。久则眉发脱落。相当于结核型麻风。
指若干肌腱的集合处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阴阳总宗筋之会,会于气街。”参见宗筋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