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2卷。明·吴有性原撰,清·王嘉谟补辑。刊于1822年。王氏认为吴氏“《温疫论》一书,独阐杂气,创瘟疫之法门”,但“未免醇疵互见”,遂予删订重编,并汇集诸家有关学术经验作为补充,便于读者参阅。
见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喘。详该条。
是粘的异体字,参见粘汗条。
太医署教师职称。负责掌管按摩正骨专业的教授和考核,官阶为从九品下。参见太医署条。
唐代为地方设置的卫生官员,又称医药博士。掌疗民疾,时设时废,官阶从八品上以下,以州之大小分数级。大、中、下都督府,上、中、下州等,分别设有博士、助教或学生等几人或二、三十人。掌管各辖区之医疗、巡疗和推
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栝楼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肉疙瘩。详见该条。
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。即纯阳真人养脏汤,见该条。
见静光禅师考定《女科秘要》卷二。即妊娠乳肿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颈项强急而上仰。《素问·脉解篇》:“强上引背者,阳气大上而争,故强上也。”可见于热病、痉、厥等病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