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色黄

五色黄

黄病二十八候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。由脾热引起身黄。若脾更移热于它脏,则于身面、眼目、或舌下并可出现该脏之色。如脾移热于肝则可见眼青黄,面色黄,脉亦青;如脾移热于心,则其人身热而发赤黄,眼赤高视,心腹胀满,脉亦赤;如脾移热于肺,其人身热发黄白,舌下白垢生;如脾移热于肾,则其人身热发黑黄,唇黑眼黄,舌下脉黑等。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丁凤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,字竹溪。江浦(今属江苏)人,丁毅后裔,勤研痘科三十余年,以医名。校阅《痘疹全书》及巴蜀龙公旧著,撰《痘疹玉函集》(1522)六卷。又取先人遗篇合为《丁氏锦囊三种秘录》等书。子选、遂

  • 沈长庚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沈应善条。

  • 沈氏脚气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九方。萆薢五钱,茯苓、桑枝各三钱,苍术、薏苡仁、牛膝各二钱,秦艽、泽泻各一钱半。水煎服。治寒湿而致的脚气肿痛,成疮肿烂,不能步履,脉沉缓者。

  • 七味白术散

    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二。即白术散第二方。见白术散条。

  • 月水滞涩

    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二。即月经过少,详该条。

  • 照海

    经穴名,代号KI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阴蹻。属足少阴肾经。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阴蹻。位于内踝尖直下1寸,或于内踝下缘正中凹陷处取穴。一说:“在内踝下四分”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。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,深

  • 《内经》十二脉之一。迟而软的脉象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曰疏者,且迟且软也。”

  • 风廓

   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,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又名巽廓、巽风廓、养化廓。①《审视瑶函》:以(气)轮上血脉丝络为凭,“巽位东南,络通中焦之腑,脏配心包。”②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风廓即风轮也,风轮属肝,肝与

  • 益气

    即补气。详该条。

  • 麻毒攻目

    病名。为麻疹毒邪所引发,浊害清和之症。麻疹恢复期,疹点已退而白睛红赤转甚,羞明流泪,肿痛多眵,甚至黑睛生翳,失治可致丧明。治法:白睛红赤,羞明流泪者,宜疏风清肺,解除余邪,服泻白散加桑叶、薄荷、牛蒡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