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乃赤脉虬丝,纵横粗细,上气轮而缠风轮,最不易治。”参见赤脉贯睛、赤丝乱脉证等条。
又称温肺散寒。肺寒证的治法。肺寒本属阳虚,阳虚生外寒,故本法具温肺、散寒作用,多用辛温解表之剂,常用细辛、桂枝、麻黄、干姜、葱白之类。阳虚则阴盛,故肺寒多饮证,治宜温肺逐饮,常用小青龙汤、苓桂术甘汤等
见伤寒发微论条。
脉学著作。全称《云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脉诀论并治法》。金元·张璧撰。撰年不详。此书参考《内经》、《脉经》、仲景脉法理论,结合后世有关论述及其家传脉学,分述七表八里九道脉主病及方治,颇多个人见识。后辑入《济
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指身体肥盛而经期错后者。多因肥人脾虚血少,兼痰湿阻滞。症见经行错后,量少色淡或有腹胀、浮肿等症。治宜健脾除湿,化痰导滞。方用苍附导痰丸、六君子汤等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尖尾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人丹,见该条。
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。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,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,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经脉十二者,伏行分肉之间,深而不见……诸脉之浮而常见者,皆络脉也。”经络的
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主管官员,始设于1288年(至元二十五年),官阶为从六品。
经验方。见《中医外科学讲义》(上海中医学院》。煅石膏(将石膏先用人尿浸半年,洗净,再漂二月,然后煅熟),制炉甘石(药用剂量比例:9:1)。为细末,以麻油少许调成药膏,再加入黄凡士林(药粉与油类比例: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