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上关

上关

①诊察小儿指纹的部位。见《奇效良方》。即风关。详该条。②经穴名。代号GB3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客主人客主容主。属足少阳胆经。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。位于面部,颧弓上缘,距耳廓前缘约1寸处。与下关相直。布有面神经的颧支及颧面神经;并有颧眶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头痛耳鸣耳聋齿痛,口眼斜,惊痫;以及中耳炎,三叉神经痛等。直刺0.3~0.5寸。艾条灸5~10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来发狂

    见顾膺陀《妇科集·调经类》。即经来狂言谵语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太上老君养生诀

    气功学专著。原题华佗授广陵吴普,当系后人托名者。全书分五禽、服气吐纳、养生真诀、服气诀等五个部分。内容有五禽戏、六字气诀、存想闭气等。据考,五禽戏法同《养性延命录》,服气存想法同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

  • 视瞻有色证

    证名。指自觉视物有某种颜色阴影的证候。由于肝肾不足,精虚血少或痰火湿热等引起的某些内障眼疾中,可出现此症。其症眼外观正常,而自视有黄、绿、赤、白、黑等色的阴影,可兼有视力下降,视物变形等。《证治准绳·

  • 殳(shū 书)珪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廷肃。魏塘(今浙江嘉善)人。精于医术和针灸,治病有良效。将医术传给外孙女婿钱萼,钱萼也以医术闻名。

  • 清泄少阳

    和法之一。用清热泄湿的药物以治疗湿热病邪在半表半里(少阳)的方法。如症见往来寒热、口苦、胁痛、胸闷欲呕、小便浑浊,舌质红,苔黄白腻,脉弦滑数等,用蒿芩清胆汤。

  • 耳膜

    鼓膜之俗称。在耳孔之底,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。参见耳及皮膜条。

  • 布巾兜提法

    上骱手法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一。适用于颈椎半脱位的整复。令患者正坐于桌旁低凳上,头与桌面平,医者坐于桌上,双脚踏患者两肩,并用布巾下兜患者下颌及枕骨后部作结,交于左右耳部,并系于医者项部,双手上提,双脚

  • 掌中热

    证名。指两手掌中有发热感觉。常为手三阴经是动所生病症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主肺所生病者:咳,上气,喘,渴,烦心,胸满,臑臂内前廉痛,厥,掌中热。”“主心所生病者:目黄、胁痛、臑臂内后廉痛,厥,掌中热痛。

  • 腻苔

    苔质致密,颗粒细腻,中心稍厚,边周较薄,擦之不去,刮之不脱,舌面如罩着一层粘液,呈油腻状。为胃中阳气被阻,痰湿内盛之候,多见于湿浊、痰饮、食积、顽痰等一类病证。

  • 气滞腹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赤水玄珠·腹痛门》。指气机结滞所致的腹痛。详气结腹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