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鼻痔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刀豆

    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即刀豆,详该条。

  • 腋门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,《外台秘要》作掖门,《医心方》作液门。即大巨。见该条。

  • 潜龙汤

    《医醇賸义》卷二方。龙齿、龙骨、玄参各二钱,龟板八钱,生地黄五钱,知母、黄柏、人参各一钱,蛤粉四钱,肉桂四分,鲍鱼(切片,煎汤代水)。水煎服。治肾阴虚,虚火上炎,口燥咽干,面红目赤。

  • 肝气犯脾

    五行理论称为肝木乘脾土。由于肝气横逆,疏泄太过,影响脾胃,以致消化机能紊乱。主要证候有头眩、易怒、胸闷、胁痛以及脘腹胀痛、厌食、大便泄泻、脉弦等脾虚症状;若主要表现为嗳气、吞酸、呕吐等犯胃症状者,则称

  • 干脚气

    脚气病之一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五。指脚气之足膝不肿者。因素体阴虚内热,湿热、风毒之邪从热化,伤及营血,筋脉失养所致。症见足胫无力,麻木痠痛,挛急,脚不肿而日见枯瘦,饮食减少,小便热赤,舌红,脉弦数

  • 呕苦水

    见《赤水玄珠·呕吐哕门》。又称呕苦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大陵

    经穴名。代号PC7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《针灸甲乙经》作太陵。别名鬼心。属手厥阴心包经。输(土)、原穴。位于掌后腕横纹上,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处。布有正中神经掌支,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;并有腕

  • 湿浊

    即湿气。因湿性重浊粘腻,每于病位停留滞着,阻碍阳气的活动,故名。

  • 外痛内快

    辨痛证的一种说法。快与痛相对而言。指外部疼痛而内无疼痛,表示邪气实于外。《难经·四十八难》:“外痛内快,为外实内虚。”

  • 蝦蟆蟇

    病名。见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八。即瘟毒喉痹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