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柳洲
【介绍】:
见魏之琇条。
【介绍】:
见魏之琇条。
挛证之一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详挛条。
病证名。见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子嗽。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。详“阳中有阴”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六方。桔梗、贝母、陈皮、枳壳、茯苓、甘草、姜。为丸服。治燥痰,其色白,咯出如米粒,多喘促,寒热悲愁,脉涩者。
见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赤瓟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即轻粉,详该条。
即转胞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。即妊娠小便不通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金代医家。洛州(今河南永年、肥乡一带)人。因科举不中,弃而学医。1149~1152年(天德间)大疫,广平(今河北省属)贫苦群众往往全家染病,李氏救治无数。著有《伤寒纂类》、
练功方法之一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五指微屈,掌心朝前,用力迅速抽出,旋即掌心向上,迅速收回。
病名。专指因火邪所致的目珠突出于眼眶者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通睛(整个眼珠)突然凸出眶外,非鱼睛(鱼睛不夜症)因滞而慢慢胀高者比……,究竟皆水衰精败,脉络焦脆,邪火亢害,内无从泄,则上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