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鬼受

猜你喜欢

  • 肝肾虚胀

    病证名。指肝肾亏损,小便不利所致的小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肝肾虚胀之症,腰软作痛,痛连季胁,小便常涩,气怯消瘦,小腹胀冷。”多因肝肾不足,气化无权所致。治宜补益肝肾为主。腰软常痛,宜大造丸溶化龟鹿

  • 火珠疔

    病名。属痘疔。生于鼻窍中,气息难出,息如喷火,面赤眼红,口渴烦燥,痰涎不涌,食不能入。急宜内服清瘟败毒饮,外涂黄连膏。

  • 舒驰远

    【介绍】:见舒诏条。

  • 气虚咳嗽

    病证名。指气虚引起的咳嗽。多因劳役过度,肺气有伤;或饮食劳倦,中气有损,土不生金所致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气虚咳嗽之症,面黄肌瘦,气怯神离,咳嗽吐痰,痰色清稀,饮食减少。”治宜健脾益气补肺。方用四君子

  • 痘癞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六。即痘风疮。详见小儿痘风疮该条。

  • 铜人针灸经

    针灸著作。7卷。此书虽冠“铜人”之名,实系元代书商抄录《太平圣惠方》卷99《针经》的全文,析分为卷1~6,另附针灸禁忌1卷。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,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,并附十二幅腧穴图。

  • 漏腮

    病名。指腮部之漏疮。即骨槽风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阴证喉痹

    病名。①多由少阴素虚,寒邪直中其经所致。症见咽喉疼痛,手足厥冷,身重畏寒,自汗欲寐,脉沉细,腰膝酸弱等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此证虽咽喉疼痛异常,却不红肿或且带白色,口不渴,喜饮滚汤不多,小便清长,或兼腹疼

  • 肾疔

    病名。①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,又名黑疔。即疔生于涌泉穴及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且见寒热,面色枯焦黝黑者。治宜解毒托里加肾经的引经药。②见《外科真诠》卷下,即满天星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人参清镇汤

    《内外伤辨惑论》卷中方。柴胡、人参各一两五钱,生黄芪、半夏、炙甘草各七钱五分,青黛六钱,天门冬(去心)三钱,陈皮(去白)、五味子(去核)各二钱。为末,水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至五十丸,食后温白汤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