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香脐子

猜你喜欢

  • 满口疳蚀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口疳。“夏季秋热,小儿泄泻,或初愈未愈,满口皆生疳蚀,当有阻塞咽喉致危者。此皆在里湿盛生热,热气蒸灼,津液不生,湿热伤气分。治在上焦,或佐淡渗。世俗常刮西瓜翠衣治疳,取其轻扬渗利也。”(《

  • 小儿大衄

    指小儿眼、鼻、耳、口七窍出血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九:“血虚受热,散漫失度,出于七窍者,为大衄。”《疡医大全》:“耳目口鼻窍中一齐出血,药不及煎,死在旦夕俄顷,用冷水当面喷几口,急分开头发,用粗纸数层

  • 初生不啼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全幼心鉴》。又名寤生、梦生、闷脐生、草迷、婴儿哭迟。均属新生儿窒息。多由难产,或寒气内迫,导致小儿气闭,不能啼哭,甚至气绝而闷死。其症轻者,唇口青紫,呼吸微弱;重者,颜面苍白,手足发冷,呼

  • 亚麻仁

    见《国药的药理学》。即亚麻子,详该条。

  • 丁半汤

    《医学入门》卷六方。又名丁夏汤。丁香、半夏各二钱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脾虚中寒,停痰留饮,哕逆呕吐。

  • 热气疮

    病名。见《实用外科治疗学》。即热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产后盗汗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因产时气血暴虚,血虚阴亏所致。症见睡中汗出,醒来即止。产后盗汗与内科杂病盗汗的治法有所不同。一般盗汗患者用当归六黄汤;而产后盗汗却应当调补气血,兼以敛汗,方用止汗散(《傅青主

  • 内阳池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》。位于前臂屈侧,大陵穴上1寸处。主治鹅掌风,口腔炎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
  • 浮脉

    脉象之一。脉位浮浅,轻取即得。《脉经》:“举之有余,按之不足。”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春日浮,如鱼之游在波。”主病在表。浮而有力为表实;浮而无力为表虚。多见于感冒,某些急性热病初期。某些久病阳气虚损

  • 荫胎

    病名。《济阴要略》:“按荫胎者,由于妊母体质素怯,胎失其养,荫而不长。”即胎萎不长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