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谢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“妇人阴中生核,肿大不消,此亦阴挺之类,用蚌蛤肉塞阴中,日换数次,早服补中益气汤,晚服龙胆泻肝汤,连服数日即消;消后再用四物汤加柴胡、山栀、龙胆草调理。”
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漆大姑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医学衷中参西录条。
艾灸法之一种。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方一定距离处作回旋运动,给患者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刺激。适用于风湿痛,神经麻痹等。
出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。麻疹的别称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学家。字良武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精于医术,弘治间(1488~1505年)任太医院医士,后赠为院使。尤其精于儿科,并有不少独特的论述,主张治病必求五行生尅之理。著有《保婴撮要》,后由
见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。为关木通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西中医药》(10):64,1957。为千斤拔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撰有《尊生要诀》1卷。
即脾胃虚寒吐,详该条。参寒吐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