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问汗

问汗

十问之一。了解病人出汗情况,可辨别病的邪正虚实表里阴阳外感病,恶寒、发热无汗表实;发热、恶风自汗表虚;热不因汗减,为邪已入里,或为暑热湿温等证。内伤病,不热而汗自出的为自汗,多属阳虚;睡时汗出,醒即汗止的为盗汗,多属阴虚;夜间盗汗,日间自汗,多属阴阳两虚。疾病危重时,大汗淋漓,或汗出如珠,四肢厥冷,脉微细欲绝者,为绝汗;额上汗出如珠,兼见喘促,为亡阳之汗,乃阳气将脱之候。先战栗而后汗出为战汗,乃邪正相争之象。若汗出热退、脉静,为邪去正安;汗后身凉,脉躁,为正不胜邪,急当扶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肾脂

    肾所产生而构成骨髓的物质。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太阳气衰,肾脂枯不长。”

  • 比类

    即类比法。出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等篇。比,比较;类,归类。以某一现象或概念为中介,通过对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,发现其相同与不同之处,从而以其共同点为基础,归纳为一类,并作出概括性认识,这种认识方法称为

  • 中发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即衡疽①。见该条。

  • 经漏

    病名。见《兰室秘藏》。又名月漏、血漏、经血不断、漏下、漏下不止、月水不绝、月水不断、经脉不止、经候不止等。指阴道出血淋沥不断,或经期血来而持续日久不止,血量较少或略增多。病因多为气虚、血热、阴虚、气郁

  • 背输穴

    即背俞穴。详该条。

  • 拭口

    新生儿保健法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《医宗金鉴》卷五十:“拭口,婴儿初生,须用软棉裹指,拭净口中不洁。继以燕脂蘸茶清,擦口舌齿颊之间,则不使一切口病生矣。”

  • 本草原始

    药物学著作。12卷。明·李中立撰。刊于1612年。本书将药物分为草、木、谷、菜、果、石、兽、禽、虫、人10部,收集药物约近500种,每种先以小字记其产地、形态、气味。次以大字记其主治,首载《神农本草经

  • 遮护

    解剖学名称。会厌的别名。《喉科金钥》卷上说谛问答:“食下咽,两旁喉管有护,旋开旋,当食而言笑,则上气冲激,今人喷饭,故圣人食不语。”

  • 伤寒咽喉痛

    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七。指伤寒过经不愈,邪毒上薰所致的咽喉痛。“伤寒病,过经而不愈,脉反沉迟,手足厥逆者,此为下部脉不至,阴阳隔绝,邪客于足少阴之络,毒气上熏,故咽喉不利,或病而生疮。”若其人恶寒

  • 马脾风似痫

    病证名。急惊风类证之一,小儿肺胀似痫。表现上气喘急,鼻翼扇动,两胁闷乱,喘喝声嗄,痰涎壅塞者,即为此证。其状险恶,宜急攻下,用牛黄散(《幼科发挥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