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针
针具名。指铜质所制的针具。估计我国在青铜器时代已开始应用。
针具名。指铜质所制的针具。估计我国在青铜器时代已开始应用。
指眼、耳、口、鼻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清阳出上窍。”参见七窍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连翘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孕妇由于跌仆闪挫,气血逆乱,损伤胎元,以致胎动不安。症见腰腹痛坠,或阴道流血。治宜调补气血、安胎。方用胶艾汤或八珍汤。参见先兆流产、胎动不安条。
推拿手法名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用手指顺着筋脉缓缓地进行按压推移,反复多次。有舒理筋脉、畅通气血等作用。
经外奇穴名,出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。位于手小指背侧,近侧指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,屈指取之。一说在手小指背侧,远侧指节骨与中指节骨关节之中点处(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)。主治目疾,耳聋,喉痛,指痛等。艾炷
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凡属脆弱虚证应采用固补的治法。如肺虚咳血,用百合固金汤;肾虚滑遗,腰膝痰软,用金锁固精丸。
眼科病证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又名彩云捧日。多系肝肺风热壅盛,心火内炽,瘀血凝滞所致。常并发于椒疮,由赤膜下垂演变而来。本症“眼中赤涩,肿痛泪出,渐有赤脉通睛,常时举发,久则发筋结厚,遮满乌睛,如赤肉之相
脚趾间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臭田螺疮最缠绵,脚丫搔痒起白斑。”
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三。系生于颧部的疽。由阴分积热而成。患处色紫、漫肿、坚硬、麻木、疼痛毒甚根深,难溃难愈。初起宜清热通结,内服内疏黄连汤。余治法见无头疽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青带。详该条。